西华师范大学普润彝心服务队在五渡镇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2025/07/18 14:25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2万
2025年7月13日至20日,西华师范大学“普润彝心”服务队10名师生赴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以“峨边传雅韵,华夏共新声”为主题,精心设计特色课程,通过普通话教学、诗歌朗诵、趣味游戏等形式,提升彝族儿童语言能力。同时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安全教育活动,并组织梦想分享会,激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服务队还走访当地家庭,调研语言使用情况,为推普工作收集一手资料。活动期间,师生们与彝族儿童建立了深厚情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既推广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现状
活动伊始,服务队对五渡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走访调查。队员们分成两个小组,走访了镇上的70余户家庭,重点了解当地老人和儿童的普通话水平以及对普通话学习的认知。调查显示,当地60岁以上老人中能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仅占23%,而6-12岁儿童的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8%。很多老人表示:“希望孙子孙女学好普通话,将来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队员王雪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图为“普润彝心”服务队在五渡镇走访调查。马靖雯 供图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五渡小学,查易佳设计的“普通话+彝语”双语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她准备了彝族经典歌曲《不要怕》和《带我到山顶》双语版本,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歌唱中学习普通话。“当听到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唱出‘夜里游子多少泪水,淋湿多少回家的梦'时,我特别感动。”查易佳说。课程结束时,95%的学生能够完整演唱这两首歌曲的双语版本。
樊思彤带领孩子们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手语舞蹈课。她选择《感恩的心》作为教学曲目,一边教孩子们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一边教授手语动作。“看着孩子们认真比划‘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的样子,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樊思彤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快乐学习。
图为“普润彝心”服务队教唱双语歌曲。马靖雯 供图
能力提升:从语言表达到安全防护
左天欣组织的普通话朗诵比赛吸引了镇上40多名学生参与。她先通过趣味游戏纠正孩子们的发音,然后指导他们朗诵短文。孩子们从一开始读得很慢、磕磕绊绊,到最后小组能够流利的展示,让左天欣倍感欣慰。
黎静的急救知识课堂让孩子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技能。她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教授海姆利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知识。“现在我知道如果看到有人噎住该怎么帮忙了。”六年级学生马媛欣骄傲地说。黎静还运用“开火车”的游戏方式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并且将七步洗手法编成顺口溜,给孩子们强化讲卫生的重要性。
图为孩子们学习心肺复苏。马靖雯 供图
梦想激励:AI技术点亮未来希望
活动中,服务队收集了33个孩子的梦想,并运用AI技术将这些梦想可视化。“我想当军人”“我要做医生”“我要成为老师”......当孩子们看到AI生成的自己未来可能的模样时,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惊叹声。“看到图片上穿着白大褂的自己,我更确定要好好读书,将来真的当医生救人。”学生高泽依诺说。
长效机制:推普工作持续推进
服务队与五渡镇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将定期开展远程普通话教学。团队还建立了“彝汉双语学习角”,建立了群聊定期推送普通话学习资料。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戴斌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推广了普通话,更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我们将继续支持这类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齐声喊道:“谢谢老师,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这句话让所有队员热泪盈眶。“孩子们的变化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队长樊思彤说。据悉,服务队将在新学期组织“彝乡梦想”展览,让更多人关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通讯员 左天欣)
图为“普润彝心”服务队在五渡镇村委会合影。查易佳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