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画

寻觅那抹跨越时代的艺术灵光 观“周根宝戏剧人物小品展”随想

2025/07/11 15:53 来源:数字中国新闻网 阅读:1.2万

于喧嚣都市的一隅,朵云轩静谧地绽放着文化的芬芳,引领着一场关于视觉与灵魂的双重漫步。这里,是八旬艺术名家周根宝先生《戏剧人物小品展》的舞台,一幅幅小品,如同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音符,在观者的心田轻轻落下,激起层层涟漪。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深度对话,一次灵魂深处的震颤。

一、海派风华,艺术之旅的起点与归宿

周根宝,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紧密相连。六十年代初,一个青涩少年怀揣着对艺术的无限憧憬,踏入了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的门槛,与陈逸飞、戴明德等日后的艺术大家并肩同行。那时的上海美专,犹如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汇聚了俞云阶、吴大羽、周碧初、潘天寿等大师的风采,他们不仅传授西方油画的精妙技艺,更将中国传统笔墨的精神内核深植于学生们的心田。周根宝,便是在这片沃土上,悄然萌芽,逐渐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海派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与包容。周根宝的艺术之旅,正是对这一精神的生动诠释。从上海出发,他走向世界,深入探索西方现代艺术的奥秘,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到康定斯基的抽象表现主义,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灵感,最终将这些元素熔铸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精神音韵主义”风格。而当他再次回归故土,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与敬畏,让他在海派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艺术之花。

二、三大交响,艺术灵魂的和谐共鸣

周根宝的艺术世界,是三大交响的完美融合,它们如同三股清泉,汇聚成一股磅礴的艺术洪流。

1. 戏曲与水墨的浪漫邂逅

自幼浸润在戏曲文化的氛围中,周根宝对“小热昏”、绍兴戏、京剧等民间艺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的母亲,一位痴迷戏曲的票友,更是将这份热爱传递给了他。于是,在80年代的舞台上,周根宝以速写的敏锐,捕捉着每一个灵动的瞬间,将戏曲的韵律美、服饰的繁复华丽、角色的鲜明性格,巧妙融入水墨创作之中。《野猪林》、《西厢记》等作品,不仅是对戏曲舞台的视觉再现,更是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全新探索与诠释。戏曲人物在他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跃然纸上,生动鲜活。

2. 东西方艺术的激情碰撞

在美国的艺术探索之旅中,周根宝深入钻研西方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精髓,将中国传统线条的“骨法用笔”与西方现代构成理念巧妙结合。他的作品,既有东方“气韵生动”的深远意境,又兼具西方现代艺术的强烈爆发力与音乐韵律。这种跨文化的艺术探索,不仅让他的戏曲人物画超越了舞台的局限,更展现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现代美感与深邃内涵。评论家们纷纷赞誉,他的作品是东西方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是艺术史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

3. 古典与现代的诗意对话

在《西厢记画珍》系列作品中,周根宝再次展现了他对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深刻理解。他借鉴了唐代壁画的壮丽、敦煌重彩的绚烂,融入了明代陈老莲的线描风格,同时以当代视角重新审视并重构古典叙事。崔莺莺、红娘等人物,在他的笔下,服饰灵感源自古代壁画,而神态表情则更贴近现代审美意趣。这种“古意今释”的创作手法,不仅让传统题材焕发出全新的时代光彩与生命力,更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三、文化创新,周根宝与上海的传奇交响

上海,这座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城市,正致力于构建“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周根宝的艺术实践,无疑为这一理念提供了生动的注解与典范。

守正:深植传统,不忘初心

早年,周根宝在上海博物馆潜心临摹古画长达十七年之久,对《清明上河图》、《朝元仙仗图》等经典之作反复揣摩研习。这份对传统笔墨的深情与敬畏,让他始终坚守着中国绘画的灵魂与生命力。他坚信,只有深植于中华文化之根,艺术之花才能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创新:融汇中西,展望未来

周根宝的艺术从不拘泥于传统程式与框架,他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与养分,形成独具国际视野的艺术表达。这种创新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深厚传统根基之上的自然生长与蜕变。他的作品,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与发展。

实践: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周根宝的戏曲人物画作品,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的视觉化诠释与再创造,更是对当代审美趋势的敏锐捕捉与积极回应。他的作品,如同一张张精美的名片,将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如《西厢记画珍》被新加坡美术馆珍藏,并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广受赞誉与认可。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彰显。

在周根宝的艺术生涯中,我们看到了一部关于坚守与突破、传承与创新的传奇史诗。他从上海出发,走向世界,最终回归文化本源,以笔墨丹青书写了中国艺术的当代华章。他的探索与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创新,既要深深扎根于传统土壤之中汲取养分与智慧,又要以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拥抱变化与挑战;既要彰显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自信,又要具备宽广的世界视野与国际表达。

让我们以周根宝先生的艺术为镜,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让艺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与纽带,让这份跨越时代的艺术灵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东西方艺术的天际线上,有一位以笔为舟,以墨为帆的旅者,正引领着一场传统与现代和谐交响的壮丽航行。这位旅者,便是周根宝,一个以阿豹之名在画布上遨游,以夏商之字在墨香里沉吟的画家。

他的艺术,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东方与西方的细腻交融。在周根宝的笔下,关良的淡雅与林风眠的灵动,与米罗的奇幻、毕加索的解构不期而遇,它们不仅仅是技法的杂糅,更是灵魂的触碰,是对美的无尽探索。他以中国画笔墨为本,却不拘泥于古法,将变形、夸张、块面切割等西方元素巧妙融入,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撒下一把把色彩斑斓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绘就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艺术画卷。

在他的作品中,线条不仅是轮廓的勾勒,更是情感的流淌。那水墨的韵味,如同晨雾中的远山,朦胧而深邃;那大量的留白,恰似静谧的夜晚,引人遐想。速写式的线条与书法性的笔墨交织,如同古筝与钢琴的合奏,既有传统音乐的悠扬,又不失现代节奏的明快,赋予画面以生命,让每一幅作品都跃动着独特的旋律与节奏。

周根宝的艺术之旅,满载荣誉。从《野猪林》在“北美水墨画大赛”上摘金,到《马球图》在北京“世界华人美术大展”上获奖,再到《武戏印象》在艺术市场的认可,每一步都坚实而辉煌。他不仅出版了多部画集,将戏曲人物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凝固于纸页之间,更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铺就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他的足迹遍布世界,从上海世博会的《大唐迎宾图》到新加坡的画展,再到上海朵云艺术馆的“好戏在后头”戏剧人物小品展,每一次展览都是对艺术边界的拓宽,每一次展示都让他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他的作品,在纽约苏富比、佳士得、中国朵云轩的拍卖会上屡创佳绩,被丹麦皇家花园等机构珍藏,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周根宝,这位戏曲人物画的传承者,用画笔捕捉戏曲的精髓,让经典人物与场景跃然纸上,让更多人通过他的艺术,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作为教育者,他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播撒知识的种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绘画人才,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未来绘制了一幅幅充满希望的蓝图。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