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宿发展路 解码乡村振兴篇——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向日葵"团队三下乡调研乡村高山民宿产业
2025/07/07 10:3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1万
社区文化网讯(刘群卫报道 通讯员 姜英 谢小明 陈徵文)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海拔700米的云雾里,能不能长出‘金山银山’?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向日葵"社会实践团队带着这个时代命题,于6月28日至7月3日深入赣州市于都县龙溪村,开展为期6天的民宿经济专项调研。团队以"探寻民宿发展路,解码乡村振兴新篇"为主题,通过政企访谈、入户调研、产业分析等形式,为这座海拔700米的"云端村落"把脉问诊。
云端中的龙溪村
云端山村的 "民宿觉醒":从传统农耕到康养经济的转型叩问
在海拔千米的云霭深处,龙溪村如同一颗被时光珍藏的璞玉,静卧于仙下乡西北部 13.82 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得天独厚的生态与人文资源在此交织沉淀。得知实践团队前来调研,仙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龚盼难掩欣喜,一场关于乡村转型的深度对话由此展开。
“龙溪村和众多偏远山区村落一样,正经历着‘空心化’的阵痛。” 龚副乡长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沉重,“全村 18-45 岁的劳动力里,高达 72% 常年漂泊在外务工,曾经热闹的村庄日渐冷清。”不过,困境中孕育着希望,他随即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转型蓝图:“我们采取‘整体规划+试点先行’的发展策略。目前首批7家农房已经改造成民宿,正以全新的康养民宿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接下来将继续推进登山步道修建、高山宿营等的建设” 说到此处,他眼中闪烁着期待,“你们带来的新视野、新思维,定能为龙溪村民宿康养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我们打开新思路,更是给山乡注入了破局的青春智慧。”
与仙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龚盼进行座谈交流
421户农家走访实录:在汗水中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
“阿姨,您觉得民宿建起来后,村里最大的变化是啥?”29日正午,38℃的高温下,队员万宸睿蹲在村口老槐树下,给村民递上调研问卷。团队6天内走访421户人家,收集到421份有效答卷,数据勾勒出村民的期待与忧虑:89%的受访者支持民宿发展,但62%担心配套设施不足,51%希望参与民宿经营技能培训,村民毛大叔拉着队员的手说:“盼着民宿带火我们的高山生姜和茶叶。”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一手资料,为后续产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团队深入农户开展调研
民宿经济的 "化学反应":激活一潭春水的 N 种可能
调研数据显示,龙溪村试点民宿已产生显著 "蝴蝶效应":除直接创造12个就业岗位外,更带动了经济盘活、人才回流、文化重生、基建升级等四大转变:生姜、茶叶、芋头等农产品商品化率提升40%、80后村民毛柄华辞去广东工作,返乡经营“云栖民宿”,自创“客家擂茶体验课”游客可亲自体验制作,单月接待来自南昌、赣州等等地团队60人次;毛太阳传承非遗技艺制作姜膏,获得大量游客青睐;村道硬化率实现100%,旅游观光步道正在建设。团队特别建议:应建立“民宿联盟”统一标准,开发“高山康养+生态研学”特色线路。
走门串户开展调研 团队利用晚上时间进行调研数据整理分析
青春注脚:当 00 后把论文写在云中山村
“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术、所算的数据,总觉得很抽象。但当看到王奶奶数着民宿分红笑得满脸皱纹,突然懂了乡村振兴的温度。”队员绕浪在总结会上的发言,引发全员共鸣。这支平均年龄 20 岁的团队,用脚步丈量了龙溪的每一条山径,团队将形成万字调研报告提交当地政府,并持续跟踪项目进展。那些穿梭在青石板路上的年轻身影,正用专业学识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学院在龙溪村建立文明实践基地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