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药大学“络益万家”团队:用AI络智康护系统,打通乡村智慧诊疗“最后一公里”
2025/06/03 09:2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6万
在我国基层医疗发展进程中,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凸显。庞大的慢性病患者群体,较大的基层医疗资源缺口,以及传统诊断较高的误差率,成为基层医疗发展的阻碍,而乡村地区面临的困境更为复杂。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面对乡村医疗诸多痛点,河北中医药大学“络益万家”团队研发的络智康护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以AI技术为核心,为乡村医疗难题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在人才培养与资源整合方面,系统搭载中医智能诊断模型,将名老中医经验转化为算法,有效弥补村医专业知识缺口;借助5G远程会诊,实现与三甲医院专家的实时连接,达成“基层检查、云端诊断”,让乡村居民也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在技术应用上,系统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起乡村智慧医疗平台,便携式设备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健康档案,实现智能化诊断与长期健康追踪,解决了乡村医疗信息化滞后的问题。在服务模式上,突破传统被动接诊模式,通过健康监测与AI预警主动追踪村民健康状况,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远程随访、用药提醒等服务,形成“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管理体系。此外,系统还通过共享三甲医院专家资源,实现诊疗方案远程指导,并借助智能分诊功能降低就医成本,缓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团队正在开展义诊
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络益万家”团队的足迹遍布6省293个村庄,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承德市平泉县松树台村试点中,系统投入使用后,辨证准确率从60%提升至85%,常见病误诊率下降60%,转诊率降低45%,复诊疗效评估达92%。团队还积极开展公益服务,累计开展大型义诊超5万人次、举办健康科普讲座200余场,捐赠1万余系统使用权限,与100余家乡村医馆合作,行程超3万公里,直接惠及5万余人。在技术研发领域,团队成功开发多技术融合的智能录入系统、多模态人群识别系统及多终端科普平台,运用CNN、GAN、RAG等技术提升诊疗精度,构建起全场景服务矩阵。
团队成员为群众进行身体检查
该项目不仅在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更展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它覆盖偏远乡村、慢性病患者及老年群体,打破地域限制,改善乡村居民就医体验;通过健康档案与慢病早期干预,减少因病致贫返贫风险;赋能村医技术能力,推动乡村医疗从“外部输血”向“自主成长”转型;其首创的“AI 辅助诊断+村医复核+专家远程”三级诊疗模式,已被纳入《乡村智慧医疗发展报告》典型案例,为全国乡村智慧医疗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目前,该项目已入选河北省“数字乡村”重点项目,依托吴以岭院士团队专业支撑,获得1项专利、2项软著及多项科研成果。展望未来,“络益万家”团队将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深化多模态融合与AI算法,提升诊疗精准度;扩大与县域医院、村卫生室合作,培训千名村医,构建“县-乡-村”三级智慧医疗网络;依托政府补贴与公益基金,扩大免费服务覆盖范围,推动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发展。河北中医药大学“络益万家”团队正以科技赋能中医传承,用创新实践为健康中国与数字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助力智慧医疗惠及更多乡村居民。(文:络益万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