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巴音赛街道综治中心:织密防护网守好责任田 构建综治新格局
2025/03/25 09:3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4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阵地建设强基、矛盾化解固本、风险防控护航,全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综治中心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巴音赛综治中心占地面积近70平方米,设置有接待区、调解区和办公区,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窗口和社会治理平台。构建1+3+N工作格局(1个综治中心牵头,社区、司法所、派出所3方参与,市监、城管、法律顾问、群众调解组织、群防群治等N个社会力量补充),共同形成合力,让各类问题“最多只跑一地”,努力在基层源头上解决问题。
聚焦基层治理难题,织密综治建设防护网。每月对辖区内风险隐患开展摸底排查,做到“四不漏”,即不漏一项、不漏一件、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加强与司法、派出所、信访沟通协调,及时推送苗头性、倾向性等问题隐患。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通过甄别研判、会诊分析,推动调解人员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对于不能立即化解的,制定任务清单,细化责任分解,落实具体措施。对排查出的“三失一偏”等重点人员,进行网格定位、分类统计、台账管理,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生活救助等服务。通过拓展监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精准关怀帮扶,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建立健全综合机制,打造纠纷调处主阵地。持续完善首问负责、工作例会、情况报告、信息研判、督查督办、考核评价等制度,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切实把综治中心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四诊四调”矛盾调解工作法,依托社区调委会,强化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的源头前沿调处合力,围绕社会治安、防范电信诈骗、婚姻家庭、“三失一偏”等各类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上报,始终发挥“一线哨兵”作用,对现存的安全隐患,及时组织专业力量解决,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自开展行动以来,全街共排查矛盾纠纷200余起,调解率达到100%。(张峰 张辰越 乌达区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