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 青海格尔木市紧扣“四个关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2025/03/20 15:4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2万

2024年来,格尔木市坚持做好全市民族工作的方向标和着力点,紧扣“四个关键”,不断改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紧扣加强顶层设计“总纲领”这个关键,以组织建设“引人”

一是及时调整市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机构,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创建工作安排部署、宣传教育、督查调研、考核奖励、经费保障等工作机制,形成以市委统筹、统战部牵头、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制定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修订完善《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二进”活动标准》,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族团结工作再部署再细化,系统推进各领域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示范市创建成果。三是持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全市科学划分310个基础网格,并制发网格工作规则,持续推广加强“全科”网格,将党建、民族团结、消防等部门工作“多网合一”。实行民生服务、政策宣讲、重点人员帮扶等46项采办事项在基础网格开展,构建“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体系。

紧扣建设精神家园“助推器”这个关键,以凝心聚魂“育人”

一是按照“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原则,通过广角度、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方式,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认识。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采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培训班、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各族干部群众思想政治水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从“四史”学习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化创建工作示范成果。落实“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通过民族传统竞技、广场文艺演出、“民族团结杯”主题比赛、民族少年温州行等丰富多彩的文娱交流活动,增强凝聚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三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体验馆全面挖掘格尔木市独特而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利用声、电、光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图文说明、模型陈列、荧屏演示等形式,集中宣传展示格尔木市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全市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2024年,累计接待各族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

紧扣交往交流交融“同心圆”这个关键,以多措并举“润人”

一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金南社区成立“石榴籽工作站”、建安社区成立石榴籽天天敲门服务队、石榴籽网格调解先锋队、石榴籽便民服务先锋队、石榴籽理论宣讲先锋队,进一步拓展民族事务办理、困难帮扶、微心愿认领等务实举措,动员辖区单位和党员积极参与,让外地务工人员和各民族群众感受到党委关怀。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美食节”、老党员讲党课等形式,搭建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载体,引导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二是对民族团结“十二进”牵头部门的职责任务提出明确要求,针对不同领域扎实开展富有特色的“十二进”系列活动,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宣传教育全覆盖、广动员、见实效,同时,积极总结创建经验,集成推广典型经验和亮点举措,推动创建工作提档升级。三是持续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增强法治意识,依托“周五宣讲台”,开展“周五宣讲暖民心 同心共筑我家园”集中宣传进寺院活动,同时,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宣传和报道优秀人物和事迹,引导各族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基层文明创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尚。

紧扣共谋民生发展“金钥匙”这个关键,以惠民工程“聚人”

一是抓好文化建设,以昆仑文化为重点,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扶持刺绣、服饰、木雕、编织等合作社发展,举办柴达木枸杞节、那达慕大会、藏历新年团拜会、等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格尔木特殊区位优势、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建成昆仑山口、西王母瑶池等旅游景点,打造4A级景区2个,开通特色旅游线路8条,昆仑大峡谷、梦幻盐湖等网红景点关注度持续升温,成为西部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是抓好青少年教育,继续实施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完善民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双语”教师培育力度,切实提高民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抓牢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好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壮大农牧业村社集体经济,有力促进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开发特色农畜产品线上购物APP“青藏优品”,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落实年度援青项目11个,援青资金4431万元。三是抓好社会保障,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参保率,实现应保尽保,提升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户籍人口的95%以上。同时,持续抓好创业就业,发挥窗口作用,及时掌握各族群众需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79期,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劳动保障等相关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劳务增收。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