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瑞|“武侠精神”闲议
2025/03/20 14:2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7万
武侠精神是中国古代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存在,它既不是历代统治者的思想,也不是普通民众的思维模式,而是来自一个独特的群体——侠客,及所遵循的一套用以指导自己思维、规范自己行为的基本原则。
观其现象,武侠精神的内容比较多元,常见的有如“行侠仗义”“见义勇为”“扶危救困”“劫富济贫”“平等公正”“重信轻利”等等。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在骨子里对武侠精神是排斥的,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妨碍自己的统治秩序的。但统治者为了愚民的需要,他们所公开标榜的一些口号与武侠精神些相仿共通之处,因此也不过多反对和抵制。只要这些“侠客”暂时不危及他们统治的根基,就睁只眼闭只眼佯装不知道那些人的存在。通常情况下,这些侠客只会对下层官员和富豪不利,对高层官员构不成威胁。有的时候,侠客的存在,还会在遏制地方豪强、锄除奸恶,缓和化解社会矛盾、消弥平息民怨民愤诸方面发挥作用。当然,如果这些武侠们的行为过火,危及高层的统治,统治者必会全力实施镇压,决不手软。
对于社会底层民众来说,这些武功高强、神秘莫测的武侠则是他们的偶像和寄托。凡遇到危难,受到欺凌时,就会希望能有大侠及时现身相救。一般来说,在和平稳定、民众基本能安居乐业的时候,社会上很少有大侠的身影。相反,每遇灾荒战乱、民不聊生之际,大侠必会应运而生,给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底层民众来带来一线希望。武侠精神缘何而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广大民众对他们所见到或听说过的英雄豪杰的生平事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其二,底层民众在遇到危难和不公时,对那种锄强扶弱、惩恶扬善的英雄的一种期待和企盼,希望他们能从天而降,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其三,特定时期平衡社会稳定。封建社会法律和社会制度,一般是以维护统治阶层利益为要义的,很少顾及底层民众的利益和感受。底层民众遇到危难既不能自解也不能指望官府相助时,这类大侠的出现,会暂时起到平抑民怨的作用,可以避免起义造反等事件发生。因此统治者在某种情况下,会容忍武侠精神的存在。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已进入到高度文明的新时代。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社会不再需要武侠这一群体;严谨的社会管理体系和高度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也使过往那种武侠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武侠精神在当代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依然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很多重要内容都是与武侠精神相契合的,有些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历代优秀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比如自由、民主、公正、平等、诚信等,这些都是传统武侠精神所秉持和弘扬的。再比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很多故事就常有传统武侠精神贯穿其中。广大读者观众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道德伦理教育和熏陶,这比起宣传和说教,实际效果会更好。可见,我们虽然已经远离常有武侠出没的时代,但传统的武侠精神如能善加引导,还是可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当然,旧的武侠精神中也是精华和糟粕并存的,我们在研究传承中需要注意认真鉴别,做好剔除糟粕,保存精华的工作。(中国武侠文学学会)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The Chinese Studiesof Literature on Martial Heroes 英文简称:CSLMH),是全国性的研究和创作武侠文学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它由全国范围内的武侠文学研究者、创作者、爱好者自愿组成,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非赢利性社会群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