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江西九江濂溪区:奏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乐章”

2025/03/11 15:10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2.1万

走进江西九江濂溪区姑塘镇邓桥村菊花种植基地的工作间,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村民们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修剪、打捆、包装,一束束靓丽的花卉即将出口海外。“我们从村民手中流转了60余亩土地,建成了3万平方米花卉种植基地,基地年产总量预计可达200万株,收入嘛,少说也有160万元!”邓桥村党总支书记钟灯虎笑着介绍,眼里满是自豪。

近年来,九江濂溪区探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行动,发挥区、乡、村三级联动作用,健强组织基础、推动抱团发展、培优特色产业、拓展多元发展、深化联农带农,形成“村村有项目、户户能增收”的良好局面。

建强组织 山里开出“致富花”

金丝皇菊具有“香、甜、润”的特点,可作为药、茶两用,是濂溪区赛阳镇汤桥村的特色产业。“自然资源有,产业有,但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怎么发展好本村特色产业成了汤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叶志明心头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尽快加快发展好汤桥金丝皇菊,叶志明到任后,第一时间摸清产业发展情况,积极争取区级扶贫资金,快速建成700平方米菊花加工车间,为汤桥村做精做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濂溪区选优配强村级组织队伍的一个缩影,通过选派28名省、市、区、乡四级驻村干部到村帮扶,提高村“两委”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协调能力,扎实开展村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储备本地大学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后备人选79名,为村级组织队伍扩大“源头活水”。同时,先后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文件,从规范土地流转、加强“三资”监管、落实激励资金等多方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镇村联合 抱团走出“幸福路”

2021年,新港镇联合荷塘村、杨家场村等7个村共同筹资2200万元建设新港镇产业孵化园,建成标准厂房6栋约1.6万㎡,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投资推动厂房园区向产业集群化、平台化发展,目前已入驻租赁等各类企业16家。“实施镇村联合行动以来,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21年的499.62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848.58万元,预计2024年突破900万。”新港镇党委副书记余忠玳介绍说。

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小、散、弱”等问题,该区构建“镇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由镇级统筹,搭建村级集体经济孵化平台,通过镇级统筹运营,各村共享资源、联合行动,抱团参与市场经营,先后打造新港镇产业孵化园、高垅乡双垅村现代农业观光园、虞家河乡山湖村综合大楼(丽枫酒店)等13个项目,年总收入达1800万元。同时,大力推进强村带弱村模式,引导产业发展好、帮带能力强、增长势头足的12个强村开展结对帮扶,通过项目合作、延链补链等方式,带动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多元发展 农民实现“幸福梦”

新港镇杨家场村通过发展瓜蒌产业,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赛阳镇汤桥村通过流转土地发展金丝黄菊等产业,集体经济增收近20万元;威家镇积余村利用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民宿经济”,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濂溪区以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和资本、技术和资源等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大力发展特色富民增收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除此之外,该区大力推广“公企+农户+基地”和“村集体+村干部+种植大户”等模式,联农带农,累计发展合作社57家,产业帮扶基地60个,辐射带动2万余名群众参与乡村产业生产经营,形成了群众增收、集体受益、产业增效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