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梁留科: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流域协同治理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

2025/03/10 14:1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9万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临近,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在调研基础上提出系统性建议,剑指流域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协同治理三大核心议题,以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化双轮驱动,擘画"幸福黄河"建设蓝图。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


生态屏障建设迈入攻坚期  

最新数据显示,黄河全流域面临多维生态挑战:黄土高原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亟待治理,下游滩区防洪标准仅达20年一遇,汾河、渭河等支流Ⅴ类水质断面占比超30%。对此,梁留科建议实施"固沟保塬+生态补水"组合工程,在宁蒙段试点水权交易市场,于能源金三角地区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光储基地,并设立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中心,重点突破节水灌溉与盐碱地治理技术。

文化遗产活化迎来技术革命

面对龙门石窟渗水病害、古建彩绘褪色率达60%等保护难题,方案提出"微创修复+数字重生"双轨策略。纳米防水膜技术可将修复成本降低40%,全息投影剧场实现褪色彩绘动态复原。更富创意的是,皮影戏将转型编程教具进入中小学课堂,"方言语音元宇宙"计划利用AI构建数字基因库,开发方言社交游戏,推动传统文化在Z世代群体中复兴。

跨省协同构建制度创新高地

针对省际生态补偿标准差异达4-7倍、技术合同成交额仅为长江经济带1/5的现状,建议提出组建黄河流域科创联盟,在郑州、济南布局国家实验室分中心。首创"生态流量证券化"机制,将水电开发中的生态保障转化为可交易权益凭证。同步推动设立流域环境资源法院,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终身追责制,构建"生态警长"跨区执法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首次提出"GEP核算体系+特色城镇群"空间布局,计划培育西安、郑州、济南三大增长极,推进30个沿黄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文化旅游方面,"黄河古都"走廊将串联8大历史名城,AR实景导航与平价文化盲盒等轻量化产品,让文化遗产可触摸、可携带。

"这份建议既包含纳米级的修复技术,也谋划流域级的制度设计",参与论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表示,"特别是将方言保护纳入元宇宙场景,展现了数字时代文化传承的新思维。"随着相关建议进入部委办理程序,黄河流域或将开启生态文化协同治理的新范式。(梅淑娥)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