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呼吁“中国窑”申遗:以千年窑火点亮中华文明世界坐标

2025/03/10 14:13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4.7万

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提交建议,呼吁整合浙江上林湖越窑、景德镇御窑等全国代表性陶瓷古窑址资源,推动“中国窑”陶瓷古窑址及手工陶瓷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统构建中华陶瓷文明标识体系,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


千年窑火: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符号,承载着技术传承、美学表达与文明互鉴的千年脉络。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中国早期瓷窑,到唐宋五大名窑的技艺巅峰,再到元明清景德镇御窑的全球影响,中国陶瓷曾长期引领世界工艺革新,并通过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郭爱和指出,当前我国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系统性不足、国际传播力待提升等挑战,“中国窑”申遗将填补世界文化遗产中陶瓷工业文明类别的空白,为全球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与包容性。  

四大路径:构建申遗“中国方案”

针对申遗路径,郭爱和提出具体建议:  

1. 跨省联合申遗:由国家文物局统筹浙江、河南、江西等陶瓷古窑址资源大省,以浙江上林湖越窑、景德镇御窑等已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的窑址为核心,参照“中国大运河”申遗模式,编制系统性保护规划与申遗文本。  

2. 打造“中国窑”博物馆群:依托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陶瓷古窑址,分主题建设技艺演变、外销脉络、文明互鉴专题展馆,举办国际艺术节、全球巡展及学术论坛,强化“China-陶瓷-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认知。  

3. 活化非遗传承:梳理140余位陶瓷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体系,通过数字化监测、活态展演等方式向世界呈现中国制瓷技艺的当代创新。  

4. 深化考古研究:推进二里头窑、汝窑、钧窑等古窑址发掘,建立全国陶瓷器物数据库,厘清古代产区布局与工艺特征,为申遗提供学术支撑。  

文化赋能:从“活起来”到“走出去”

郭爱和强调,“中国窑”申遗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更是文旅融合与国际传播的战略抓手。通过建设“行走古窑·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可激活乡村消费潜力;依托“一带一路”陶瓷考古合作与技艺交流,将推动文明对话与民心相通。“让千年窑火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让陶瓷故事成为文明互鉴的纽带。”他表示。 (梅淑娥) 



责任编辑:刘萌萌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