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榆:边昭镇铁西村破蛹蝶变
2025/02/28 10:42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5万
社区文化网吉林讯(孙昌辉 通讯员 李桂华 报道)
9年前,从一个年人均收入2700元以下,如今已实现年人均收入1.7万元以上。日前,吉林通榆县边昭镇铁西村农民茶余饭后唠起家常,铁西村在乡村振兴中破蛹蝶变。
铁西村华丽转身
吉林省通榆县因为是丹顶鹤栖息地而被誉为:“鹤乡。”通榆县南大门四洮铁路旁就是铁西村。
图为:吉林省通榆县边昭镇铁西村
9年前,铁西村到处散落着低矮的土砌民房,村里贫困人口多达111户195人,占总人口数的3.59%,人均收入在2700元以下,村集体账户几乎为零。有一句顺口溜道出曾经的样貌:“盐碱地白花花,种子化肥不少搭,辛苦一年收不了啥。”这句话见证了铁西村农民对盐碱地的无奈与酸楚。
穷则思变——如今的铁西村在乡村振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00.28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7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旱可灌、涝可排、田成方、路成行”,旱涝保收,彻底打破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观念转变,吉林通榆县边昭镇铁西村在兴村振兴的脚步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走出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文明兴家”的富民强村之路。
易地搬迁,铁西村农民住上楼房
从通榆县城出发,驾车沿着长白公路行驶约10余公里,远远就看到坐落在公路左侧的“昭福家园”小区。小区内一排排崭新的六层小楼、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道路整洁通幽,三五成群的村民在这里悠闲徜徉,超市、村级活动室、卫生室等一应俱全。一个原生态与现代气息融合的居民楼区呈现在人们眼前。
早在2016年,铁西村与腰围子村、五井子村共同实施易地搬迁,成立了易地搬迁三村联建项目。搬迁之前,铁西村由于铁路阻隔交通,涵洞夏季积水、冬季积雪,居民出行十分不便;村民收入微薄,单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家家户户居住泥土房、砖瓦房,环境十分简陋。
搬迁之后,铁西村村民家家住了环境优美、宽敞明亮的楼房,小区内有设施完备的新居和村部,绿化、硬化、美化、亮化配套设施齐全,配齐村级卫生室和文化娱乐广场、标准化消防设施、专业消防器材,组建了物业安保消防队伍,形成覆盖新区、辐射区块的消防安全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村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图为:铁西村农民清扫小区
要想富,找出路。易地搬迁盘活了铁西村村集体土地资源。拆旧区复垦出50公顷高标准农田,如今的耕地田成方、路成行,不仅提高了机械化使用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平均亩产增加100斤左右。目前全村共有抗旱灌溉井102眼,有效灌溉面积680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提高了耕地的抗排能力。
过去的铁西村,地势高低不平,耕地不同程度存在盐碱,完全失去抗排能力。即使遇到好年头,一等地块的大苞米一亩地也就能产个千八百斤。不甘于现状的铁西人开始尝试“换地”。2021年,铁西村迎来了省城的贵客——吉林大学崔金虎教授,崔教授亲自坐镇,在土壤改良、种植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培训、实施。那时候的铁西村村民坚定“穷不生根,富会长苗”信念。
图为:吉林大学崔金虎教授亲自到田间指导盐碱地改良
同样是铁西村,同样是那片土地贫瘠的盐碱地,然而,铁西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巩固成果,乡贤返乡创业
边昭镇铁西村昭福家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吕晓明说他见证了不一样的铁西村。
吕晓明一直在思考:怎样在有限的土地里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通过崔金虎教授的摸索实践,他们发现:盐碱地必须改良!他们通过源源不断地引进碳粉、河底泥,硬生生地将白花花的盐碱地改良成高产粮田。如今,靠农业起家的铁西人腰包鼓了,但他们又把致富的目光投向工业。
铁西村易地搬迁后,大批农民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018年,村里建起第一个私营企业——通榆县永峰制衣有限公司。王军永是这家公司总经理。
走进加工车间,上万片裁片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王军永从事服装行业30年了。通榆县永峰制衣有限公司车间这批货是即将发往莫斯科的订单生意,工期比较近,王军永和工人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王军永生长在边昭镇边昭村,17岁那年,王军永就跟随父母到河北从事服装生产工作,2018年,已经积累一定经验的王军永听说这几年家乡发展变化特别大,而且回乡创业还会有一定的政策支持,王军永决定返乡创业。
那一年,王军永投资30多万元钱,购买了服装加工设备,在易地搬迁三村联建小区昭福家园成立了通榆县永峰制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棉服、休闲服等加工制造,同时还从事品牌服装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从外出务工做裁剪工人,到注册成立“通榆县永峰制衣有限公司”继续做服装,尽管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波折,但是王军永凭借着勤奋、执着和聪慧,用努力和实力证明了自己,并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9年6月,通榆县永峰制衣有限公司被评为“通榆县就业扶贫车间”,累计带动就业208人次。目前,车间年产量7万多件,年产值200多万元。技术成熟工人每月可生产成品服装300余件,月工资2500元左右。
头雁引领,铁西村腾飞
近年来,铁西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把握农村工作主动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功能,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村集体和群众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盘活零散土地才能唤醒沉睡的资源。2021年3月18日,铁西村在全县率先注册成立了“通榆县昭福家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村民等入社成员按比例持有合作社股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股方式为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和劳动力入股。
铁西村以复垦出的50公顷高标准农田入股到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占比79%;共吸纳33名群众以土地和资金等方式入股,占比21%,入社群众数达到全村总户数的18.4%。合作社实行“积金积累、交易量返还和股金分红”的利益分配制度。村集体复垦土地入股合作社后,每年可增收约25万元左右,合作社提取积金(20%)用于自身发展壮大后,按照“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模式,将剩余收益全部按股返还村集体和群众,形成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共同体,改变村集体将资源简单发包租赁的低层次发展模式,打破小农户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状态,通过规模经营,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推动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收入。
图为:资料图片,铁西村机械化作业收割
为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铁西村通过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建强党组织,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进党建带群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服务群众。
铁西村将搬迁群众以楼为单位划分为网格,整合社区“八大中心”管理人员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力量,推选出责任意识强的搬迁群众担任网格员,小区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是一级网格长,各社主任是二级网格长,楼栋长是三级网格长,网格员直接包联到户,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利于社区管理。同时为网格员免费配发移动终端,并积极组织社区网格员对安康综治APP操作进行测试培训,有效提升了网格员履职尽责能力。另外,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邀请社区老党员、老乡贤、老教师参加社区支部活动,大力开展“优秀网格员” “十星级文明户”“大美边昭人”“干净人家”等评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引领作用。